南山田中行(秋野明)

作者: 唐代    李贺
【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台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nán shān tián zhōng háng 】 【南山田中行】
qiū yě míng ,qiū fēng bái ,táng shuǐ liáo liáo chóng zé zé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yún gēn tái xiǎn shān shàng shí ,lěng hóng qì lù jiāo tí sè 。云根台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huāng qí jiǔ yuè dào chā yá ,zhé yíng dī fēi lǒng jìng xié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shí mò shuǐ liú quán dī shā ,guǐ dēng rú qī diǎn sōng huā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南山田中行(秋野明)作者: 李贺

简介 诗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南山田中行(秋野明)译文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
2、冯浩非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92

南山田中行(秋野明)注释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liáo)漻虫啧(zé)啧。

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
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
漻漻:水清而深。
啧啧:虫鸣声。

云根苔藓(xiǎn)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云根:云雾升起之处。
苔藓:青苔。
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
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荒畦(qí)九月稻叉牙,蛰(zhé)(yíng)低飞陇径斜。

荒畦:荒芜的田地。
叉牙:参差不齐。
蛰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石脉:石缝。
鬼灯:磷火。
如漆:明亮如漆。
点:一作“照”。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
2、冯浩非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92

相关推荐

  • 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