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博山寺作

作者: 宋代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bú xiàng zhǎng ān lù shàng háng 。què jiāo shān sì yàn féng yíng 。wèi wú wèi chù qiú wú lè ,cái bú cái jiān guò cǐ shēng 。
níng zuò wǒ ,qǐ qí qīng 。rén jiān zǒu biàn què guī gēng 。yī sōng yī zhú zhēn péng yǒu ,shān niǎo shān huā hǎo dì xiōng 。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鹧鸪天·博山寺作作者: 辛弃疾

简介 诗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鹧鸪天·博山寺作译文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不在往帝都的路上奔波,却多次往来于山寺以致让山寺讨厌。在有味与无味之间追求生活乐趣,在材与不材之间度过一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我宁可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也不趋炎附势猎取功名。走遍人间,过了大半生还是走上了归耕一途。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

参考资料:

1、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98-992、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77-1783、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257-2584、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50-52

鹧鸪天·博山寺作注释

不向长安路上行。
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长安路:喻指仕途。
长安,借指南宋京城临安。
厌逢迎:往来山寺次数太多,令山寺为之讨厌。
此为调侃之语。

宁作我,岂其卿(qīng)
人间走遍却归耕(gēng)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参考资料:

1、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98-992、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77-1783、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257-2584、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50-52

鹧鸪天·博山寺作赏析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这是一首宣泄厌弃官场、决意归隐的词章。按理说四十多岁正是人生建功立业之心最盛,最能奋发作为之时,然而词的开首两句却说:“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这两句应题,大意是说,他已经不再心向国都,不再在意天下国家之事了,只流连于博山寺和它周围的山水,使得它都厌于逢迎我了。辛弃疾显然不是果真作如此想的。他不会真的已经忘情于山水游乐,把北复中原的大志抛诸脑后。下边“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两句,典出《庄子》,貌似超脱,要安于归隐平淡的生活,自得其乐,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事实上,上片四句是怨辞反说,辛弃疾并非真正能安于闲适平淡的生活,置国家天下于不顾,只是当权者对他始终若即若离,不能真正信任,而主和派又百般猜忌,以致他在几乎二十年的时间里被闲置不用,素志不展。“材不材”,强调的是才。词人文武全才,不论在抗金战场,还是在文苑词坛,都如虎挪狮拏,龙腾象踏,但这样一位高才,却长期被废置闲居,报国无门。在这首词中,他字面上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只是不易察觉罢了。

  下片表明自己不会改变本性去迁就别人,表现宁学躬耕者不屈其志而得真名的精神。过片起句表明心志:保持完我,不屈附公卿而求取声名。下一句说人生历尽世事,到头来还是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词人南归以来,一直在地方官的任上转徙不停,一个“却”字,实又流露出对当政者的不满。最后两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弃疾意托于松竹花鸟,守君子之志的意向自不待言,其中或许也包含着对仕途人情的戒畏。松竹真朋友,花鸟好弟兄,只有他们不会让辛弃疾伤心失望。篇末承转,说明人世无君子可处,只好与松竹花鸟为友,无奈兼以自我开脱。

参考资料:

1、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50-522、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470-471

相关推荐

  • 辛弃疾
  • 鹧鸪天